二、安全管理六项原则
1.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安全与生产有时会表现出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目的,又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完全的统一。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且必须的步骤,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企业中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该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管生产同时管安全,不仅是对各级领导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贡任,同时,也向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明确了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责任。由此可见,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并在管理中承担贡任。认为安全管理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贡任制度的建立、责任的落实,就是体现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2.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没有明确目的安全管理是一种盲目行为。盲目的安全管理,充其量只能算作花架子,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盲目的安全管理,只能仍是危胁在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并使这种状态向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或转化。
3.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出发,旨在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进行安全管理不是单纯的处理事故,而是在生产活动中,针对生产的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或消除不安全因素,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贯彻预防为主,首先要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的时候,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是最佳选择;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的、坚决的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必须的态度。
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
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共同的事。
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开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生产过程,涉及到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到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四全”动态安全管理。
5.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就是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运动轨迹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的交叉结果。
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
既然安全管理是对变化的生产活动的管理,是一种动态,为控制变化发展产生新的危险就需要不断的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以用于指导新的变化状态的控制与管理,从而使安全管理不断的上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