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武汉格林小城A地块一期(D-6栋)纠偏加固工程,项目位于武汉市书城路88号。该小区于2006年7月竣工验收,其中D-6栋(G栋)住宅楼为6层框架结构,房屋总高度19.00m,各层层高均为3.0m,室外标高-1.00m。原基础采用夯扩桩,桩径377mm。由于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于2016年发现该楼产生倾斜,倾斜率超过规定限值4‰,为了房屋尽快交付居民使用,并确保结构安全,我公司对房屋基础进行锚杆静压桩补桩加固,再对上部主体结构实施截柱(剪力墙)顶升纠偏,使主体结构倾斜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对截断的底层剪力墙、柱采用外包钢或增大截面围套加固。
该项目于2017年11月16日开工,至2018年1月完成基础土方开挖及承台基础扩大;2018年4月完成所有新增承台范围锚杆静压桩施工;4月22日完成所有锚杆静压桩封桩;封桩完成后持续对4、5单元进行沉降及倾斜率观测;6月8日~9日对所有剪力墙、柱进行绳锯切割;6月10日进行同步顶升纠偏。
二、同步顶升前的施工准备
1、同步顶升人员组织安排:现场由周剑波老师任总指挥;数据采集汇总负责人2名,由胡总及陈总担任;数据观察记录员由工程部8名技术员及项目经理担任,千斤顶操作手134名,工人由公司从武汉各项目调集,安排大巴专车接送;安全警戒及后勤人员6名;设备维修3人;监测人员2名由检测公司人员担任,对房屋倾斜率及裂缝进行实时观测。
2、施工工具设备:100吨标准机械式千斤顶139台(其中备用千斤顶5台)、绳锯1台、扩音喇叭2个、填塞所用各规格钢垫板若干、C40砼垫块若干、石英砂袋若干。
3、监测系统布置:在每个柱基础及剪力墙的切断部位顶升点处设置标尺,以控制每一次顶升的上升量,共设置72个;在建筑物四角框架柱上制作坐标点,架设布置好经纬仪,观测每个坐标点的位移量,倾斜量;在屋顶四角处的用细钢丝吊垂球,底部放标尺,直观观测纠偏效果。并同时观察关键位置梁柱墙体裂缝变化,通过裂缝变化反应墙柱的应力变化。
三、同步顶升纠偏
6月10日早上7点所有工人及技术人员到场,按柱编号及千斤顶个数分配工人。每个千斤顶分配一个工人,共计134个千斤顶,分成36个班组,每个班组1个班组长,根据周老师提供的每个柱子顶升次数进行了交底。每次由朱全虎喊顶升口令,然后所有该次应该顶升的柱同时进行顶升,共计顶升34次。
顶升前对所有参与同步顶升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对现场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交底。并进行了安全应急演练,让所有施工人员各就各位,一声令下集合撤离,所有人员选择最近通道撤离15秒内到安全地点。安全技术交底后,安排所有工人熟悉千斤顶的使用方法,并让每个工人亲自动手操作一次,了解千斤顶的正转反转,顶升和下降。
9:40正式开始第一次同步顶升,每次同步顶升后由8名数据观察员,每名观察员分配负责3~5个柱子的顶升次数和顶升量的数据采集,数据是根据每个柱的两个标尺的顶升量的平均值来取值 。数据采集后报陈总及胡总进行汇总,达到顶升行程后再进行下一次同步顶升。每次顶升行程为2mm,千斤顶操作9~10次。
每次同步顶升完成后,每个班组长安排工人将钢垫板塞入柱子截断面,防止千斤顶突然卸力从而发生剪力墙及柱子往下落的情况。
每顶升10次后由监测组成员对房屋进行倾斜率监测,并采集房屋裂缝数据,根据倾斜率及裂缝数据,交由周老师分析,分析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顶升量安排。
截止到下午16:20分,柱子同步顶升全部完成,达到预期的顶升量要求。监测结果为房屋各个方向的倾斜率最大值为1.9‰<4‰,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并获得了甲方及监理的一致认可。
四、总结
金地格林小城顶升纠偏项目的顺利顶升纠偏是集合了公司设计、检测、工程各部门的力量。其中设计在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计算顶升量;检测部门实时监测房屋倾斜率、裂缝数据变化;工程公司各项目部的施工人员支持、各技术员的顶升数据采集,缺了任何一环都无法完成。此次顶升纠偏更体现了武大腾博官网的检测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意义,更加体现了武大腾博官网的凝聚力。我相信公司在如此巨大的凝聚力下一定会做强做大!